綠斧固‧悟登(1932~),漢名黃貴潮,台東縣阿美族。口簧琴各族多有之。在社會功能上,不分男女老少皆可演奏,無論是在信號傳達、娛樂、求偶、慶典婚宴、舞蹈等皆有其意義與價值。「口簧琴」,綠斧固‧悟登製。
柯培元(?~?),字復子,山東歷城人。道光15年(1835)調署噶瑪蘭廳通判,僅一月即離台,後纂成《噶瑪蘭志略》,記事頗為詳瞻。柯氏對原住民處境頗為關注,本詩即在陳述熟番受到欺壓卻投訴無門的苦境。台北:台灣銀行,1961年。圖書,許丙丁捐贈。
佐山融吉、大西吉壽,日本人類學家,1910年代來台,觀察記錄台灣原住民的神話傳說故事,例如泰雅族「糞生人」的神話故事。台北:榮町杉田重藏書店,1923年。圖書,黃得時捐贈。
商禽(1930~2010),原名羅顯衍,四川珙縣人。1950年隨軍到台,開始發表新詩,並加入《創世紀》詩社,參與了現代詩主義流派的實驗與定位。〈峨眉山的函數〉為馬悅然《另一種鄉愁》的序文,瑞典漢學家馬閱悅然因欣賞商禽之詩,故譯為英文及瑞典文出版,使商禽之詩得以為外國文壇所識。手稿,國立台灣文學館提供。
朱西甯﹝1927~1998﹞,山東臨朐人。1949年來台,最後一部作品《華太平家傳》自晚清時期開始,歷經18年,數十萬字,描述變動的時局下,平常百姓的生活及其內心的想法與爭扎。1980年代,手稿,朱天文捐贈。
吳晟﹝1944~﹞,本名吳勝雄,彰化人。吳晟作品多以詩為主,大部份自生活體驗中醞釀出來,將詩人對生命體悟的哲理,寄予泥土與大地。其作品分別由音樂人羅大佑、吳志寧等人譜曲發行。重謄手稿,吳晟提供。
楊牧(1940—),本名王靖獻,花蓮人。〈池南老溪〉收錄於《介殼蟲》一書。在這首詩中楊牧試圖將詩營造成如音樂般的藝術,在池南荖溪畔層出不窮的生靈,演繹出一首奏鳴曲,在接連閃現的自然生物輕聲撞擊所發出的聲響,讓讀者進入讀詩與聆賞音樂的境界。
1980年代手稿,楊牧提供。
廖鴻基﹝1957~﹞,花蓮。廖鴻基長期投入海洋生態保育工作,〈黑與白〉廖鴻基參與保育花蓮海域黥類生態計畫過程中預見虎鯨的經過,而黑與白即是虎鯨腹背的顏色,意指其爽直不做作的性格。手稿,廖鴻基提供。
郭水潭(1907~1995),台南佳里人,日治時期鹽分地帶作家。日文新詩〈〈海は広いよ—嫁意で行く妹に〉,譯為〈廣闊的海〉,深刻的描述送妹妹出嫁的心情,並兼述鹽分海景,蒼白亦感傷。1930年代。手稿,郭昇平捐贈。
阮慶岳﹝1957~﹞,〈林秀子一家〉為《東湖三部曲》中的一部曲,圍繞林秀子的一生,不幸與悲傷,抽絲剝繭去尋找救贖。手稿,阮慶岳提供。